成都地震活动频次降低,完成普查并建成活断层数据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04 12:20:07



成都提升防震减灾水平

 

有目标

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完成:成都市地震活动层普查详勘项目

实施:地震监测设施优化升级改造工程

            地震应急专用技术平台建设

 

有规划

在100所中小学校和40个社区开展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标准化示范建设

 

700余平方米的白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年内启动建设

...



今天上午(7),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相关负责人上线值守《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节目围绕“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这一主题,重点针对成都现阶段防震减灾能力以及在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成都有哪些新目标和新举措?等话题,展开讨论。



 

今年地震监测情况怎样?

 

“相对去年地震活动频次有所降低”

 

监测预报处处长郑松林:

从今年成都市其临区的地震活动的监测情况统计,频次对比来看相对去年有所降低。地震主体活动区域仍然是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区域,仍然是受到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影响,处于余震的正常有起伏的衰减态势中。


地震监测重点、范围怎样?

 

“目前我市地震监测重点仍然是在龙门山断裂带、龙泉山断裂带附近区域”

 

郑松林:

为改变应急预测能力东西不平衡的现状,加强了对简阳预警监测能力的建设。


地震活断层普查最新成果怎样?

 

震害防御处主任科员朱昌保:

经探测与鉴定,成都境内有11条主要地震活动断裂。


其中全新世活动断裂有4条:北川—映秀断裂、彭灌断裂、小鱼洞断裂和洛水—都江堰断裂;


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5条:大邑断裂、彭州断裂、大塘断裂、蒲江—新津断裂和龙泉山西坡断裂;


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有2条:龙泉山东坡断裂和苏码头断裂。


在项目实施中,还完成了一条126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评估了各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性、震级上限和地震危害性,建成了一个活断层技术资料数据库。

 

抗震防震的能力建设情况怎样

 

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完成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朱昌保:

规划确定有四项重点:


一、完成成都市地震活动层普查详勘项目,对我市主要活动层进行探测与调查,查明空间位置、延伸范围等一些情况,探明潜在的地震风险。


二、实施地震监测设施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对我市现有地震监测、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警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不断优化完善各系统的功能。


三、实施地震应急专用技术平台建设,强化地震应急应对的能力,建立多功能的地震应急技 术平台。


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标准化示范建设,培养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知识和逃生避险技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因地震灾害对公众造成的伤害。


制订《服务我市“东进”发展战略防震减灾工作方案》


朱昌保:

针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制定服务我市东进发展战略防震减灾工作方案,提出对标先进、均衡发展、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五项措施:


一、在我市东部地区新增一批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的台站,突出地震监测作用。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深入推进地震活动层探测,地震详细规划实施和成果运用,强化震害防御服务社会职能。


三、在地震监测综合台内,新建和拓展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基地,并将将市地震应急技术平台延伸至简阳,提升东部地区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四、在龙泉山森林公园东部地区一些学校和社区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避险设施建设提升广大群众防震减灾的知识自救互救技能。


五、针对东部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地震信息共享,震情会商、群策群防、地震应急联动、震害防御成果运用及社会服务等体制。



加快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社区的建设


法规宣传处的副处长陈晓军:

在成都市范围内,现在已经建设了109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从今年开始,每年还将实施10所学校和2个社区的防震减灾标准化建设。

 

软件方面:

第一、要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地震的应急演练。

第二、我们和成都教科院联合编辑了一本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读本,这个读本每学期都要在每个学校专门开设一趟安全课,来讲解科普的知识。

第三、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要身临其境感受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普及。


硬件方面:

为防震减灾的示范学校配备了地震预警终端、海报机、宣传栏、教学系统、应急箱等防震减灾的宣教设备,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防震减灾的各项硬件、知识,方便他们更直观的学习这些学习这些技能。


加大防震减灾科普馆建设


陈晓军:

目前,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和彭州市人民政府基于依法保护地震遗址、推动市县防震减灾事业协调发展和融合优化地方旅游业态之目的,决定对原白鹿科普馆进行升级改造为白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白鹿基地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项目计划今年启动建设。

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新馆展品形式将更为丰富,充分应用先进的声光电和多媒体等系统集成,满足功能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品味性要求。




审稿:主编陆晗、编辑张琳记者李岚

编辑:王威


欢迎关注: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成都电台新闻广播FM99.8,每个工作日上午10点10分《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与你准时相约,欢迎拨打直播间热线028-84336757说出您的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