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刊登的《智能停车场 还须更人性化》一文受到社会关注,一些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吐槽智能停车存在的问题,记者继续跟进深入采访本市路边停车场。
本报刊登关于智能停车场稿件以来,智能停车问题成了热议话题。“停车场智能停车整体来说是挺方便的,不过完全没有人工辅助有时的确带来了不便”读者陈先生表示。而本市车主王先生则认为,有的停车场具备了智能系统,但却完全被人工取代了也不应该,“路边停车位有智能感应停车设备,但是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停车员仍旧是传统的现金收费。”还有的读者提出希望在路边停车位增设智能设备,方便平时停车收费。
其实,路边的公众停车位,就有智能停车系统,这就是大家停车时经常会看到的地磁钉。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车主并不了解地磁钉的具体作用,以及智能停车和缴费的便利所在。“遇到过一些停车的地方,通过停车位安装的地感来计时,但具体这个地感装置还能做什么就不了解了。”市民张女士说道。记者了解到,嵌在停车位地表的圆形金属装置叫地磁钉,可以和停车宝APP配合使用,车主下载App后绑定车牌并充值,当车停到公众停车位时自动计时,离开时自动结算不需要车主和停车员任何操作,方便又透明。不过采访中发现,一些公众停车区,这种智能地磁钉停车设备成了摆设。昨天在营口道附近的公众停车区,停车管理员称一些地磁钉是坏的,停车时有的不能使用停车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么便利的停车设备,反而被搁置不用?本市公众停车管理服务公司人员表示,目前由公众停车统一管理的地上的公众泊车位有3万多个,地磁钉装置基本是全覆盖的,虽然存在个别不用使用的情况,但绝大部分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使用停车宝App缴费,目前还有5折优惠,可以说既方便又划算。但是很多车主没用上这个App。采访中一些车主呼吁,既然公众停车位有智能停车系统,就应该被车主很好地用起来,而不是被怕麻烦的停车管理员自行搁置。同时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增加相关使用方法指导,在停车场明示扫码下载指南,让智能停车系统真正发挥便利、透明的作用。
随着智能城市步伐的加快,本市智能停车场越来越多,给市民停车提供了方便。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智能停车场的服务不完善,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动拍照进场、手机直接付费、自助找车,这种采用先进设备的智能停车场如今在本市越来越多。和传统的停车场比起来,智能停车场不仅让市民停车时感觉更快捷,对于停车场管理来说也更现代,省去了人力成本。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大多已建成智能停车场。
虽然相比传统停车场更为先进,但因为个别智能停车场人性化服务做得不够周到,却让部分市民感觉更麻烦。家住梅江的冯先生曾在南开区一大型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家出停车场的时候才发现是无人值守的,无法付费出去,看指示说需要到自助缴费机先缴费,才能出场,所以大家只好开车排着队找自助缴费机,用手机付费后再离开。”冯先生告诉记者。
而在位于河西区的一家商场,地下停车场也用上了智能设备,进场时拍照扫码,出场时直接手机付费。不过经常带孩子来商场上课的王女士却因为一次手机没电,在停车场里滞留了半个小时。王女士认为平时智能停车付费挺方便,但遇到特殊情况无法手机付费的时候,商场缺乏必要的人工辅助。“那天我车出不去就走到停车场外面找人,折腾半天才找到商场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地下停车场里有自助缴费机,可以支持人民币缴费。但我在停车场里转了几圈都没发现这个设备,直到在某电梯间里面才发现了缴费机。”
对于停车场来说,虽说智能停车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让市民感到更便利,才是停车场发展的根本。智能停车系统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智能停车系统,是让人能感到便利的停车系统,智能化和人性化都不可或缺。在本市一些智能停车场中,应增加人性化提示,并充分考虑到不习惯使用手机支付的中老年司机,以及手机无法支付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增加人工辅助,或者将自助缴费系统安置在明显的位置。另外,在人们大多习惯手机支付的现今,传统停车场也应丰富缴费通道,增加手机缴费方式,方便不带现金只带手机出门的车主。
今晚报官方微信出品
今晚报记者郑妍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ZAN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