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报案中心_网警在线报警_网警110报案_网警在线报案
网警24小时警务人员热线:〖QQ:11061757〗全国各市民遇到网络诈骗..各类诈骗的请通过联系全国网络报警中心办理.网警将尽全力为你追回你被骗的钱款。如何网上报警,如何与网络报警中心联系,在哪里报警呢网警:【QQ:11061757】 接警:【QQ::11061757】反欺诈中心承担以下职责任务:接受群众防骗咨询、涉骗线索举报,并依托相关技术手段对诈骗电话、诈骗信息、钓鱼网站、诈骗帐户等进行实时封堵、删除,开通反欺诈咨询服务专线【QQ:11061757】对接报的现行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被骗资金,快速查明资金流向,实施紧急拦截止付,为群众挽回或减少损失;开通反欺诈咨询服务专线【QQ:11061757】实时跟踪分析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发案趋势、犯罪规律、手段特点,指导社会各部门开展针对性的防范宣传工作,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提供支撑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高发的形势,通过公安机关和银行、通信运营商等部门深入协作建立的打防工作新平台,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打防合力的创新之举,必将有力服务和支撑我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有力遏制发案势头。遏制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新型网络犯罪,首先必须以“打”开路,实行重典治乱。网络诈骗具有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过程隐蔽化、侵害范围广泛化等特点,要紧紧抓住电信诈骗渠道和赃款去向这两个关键环节,快速反应,穷追猛打,才能最大限度灭失违法犯罪有生力量,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为指导移动应用(简称APP)发布平台加强安全管理,防范违法应用软件网上传播,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近日,,决定建立警企联动处置违法APP机制,部分省市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和境内31家重点移动应用发布企业参加会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应用服务已成为互联网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公众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境内现有各类移动应用900余万个,移动应用发布平台450余家。与此同时,移动应用加挂木马病毒、恶意程序和传播违法信息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6年以来,、广东移动互联网安全监测中心,监测发现查处境内窃取用户隐私、推送欺诈、垃圾信息等恶意程序,以及传播色情低俗、等违法信息的违法移动应用8714个,涉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2家移动应用发布平台。
:“935566110”,将用于全国网络报警平台。请记住,全国统一接警QQ:【:11061757】
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以快制快拦截。如遇诈骗,请保留转账凭证、汇款凭证、帐号信息、聊天记录、语音信息等证据,方便警方破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骗子绞尽脑汁,警方同样殚精竭虑。
走进反电信诈骗网络中心,现场直击民警和骗子的“隔空对决”!网警提醒广大网民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若遭遇诈骗要及时报警,不能以“花钱买教训”心理放纵犯罪。
预防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跨国性、实时性等特点,使其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受害人之广、社会危害性之大,远远超过了传统诈骗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犯罪问题.
公安机关提醒: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
一、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一、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二、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之中。
三、贪小便宜,急功求成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骛,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四、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个人免不了求他人相助,但关键是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二、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3
时下大家都选择网上购物进行消费,诈骗分子也针对这一现象冒充购物网站客服以退款名义对消费者实施诈骗。我市在校生因网购退款被诈骗的案件也不在少数。其中冒充淘宝客服人员实施诈骗的案件最多,此外还有冒充京东、唯品会、大麦网、酒仙网等购物网站客服人员实施诈骗。
校园贷是近年来兴起的针对大学生的一项金融借贷服务,网贷平台、消费公司、分期购物平台等是开展这项业务的主力。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园贷平台完成提交个人身份资料、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等借款流程操作,就可以申请到一定额度的信用借款。但网贷平台良莠不齐,黑中介伺机牟利,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的虚假宣传,貌似利率低,却要收取各种名目的手续费,实际年化利率远超高利贷;有的要求学生以“裸条”作为担保,贷后暴力催收。这些违法行为让许多大学生陷入债务旋涡,无法安心学习,甚至引发各种悲剧。
全国“刷单入刑”首案宣判组织者获刑5年9个月
“90后”刷单组织者李某某通过创建网站和利用YY语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单炒信平台,非法获利90余万元,。这也是互联网公司运用大数据主动发现并向警方输送刷单线索,进入刑事宣判的第一案。
三、在校内怎样预防校园诈骗
1.不要随便泄露自己的电话号码及身份信息。现在是信息泛滥的社会,同时个人信息的泄露异常严重,很多不良分子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他人信息,以此为基础,通过电话、网络,伪装自己身份,骗取大众钱财。
2.保持警惕。在收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接到同样的电话,不要自己盲目行事,可以与家人沟通商量或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汇款。
3.不随意点开网站。有的危险网站,以夺人眼球的标题,吸引人们点击进入网站。其实,在点进网站的那一刻,用户的信息已经泄漏,尤其是那些手机、电脑中信息较多的用户更需要注意。
4.寄钱转账需提防谨慎。保持冷静的思考,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避免受骗的事情发生。
5.确认网站网页的真实性。在浏览正规网页时,不要搭理自动弹出的网页或网站。
6.通过各种渠道多收集和了解最新的诈骗方法,这样就能很快地识破骗子的花言巧语。
7.安装最新的安全软件,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分析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诈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