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再工业化——《三联生活周刊》访问东方麦田、贝尔莱德、小冰火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12 11:39:44

本文源自《三联生活周刊》,刊登于2015年第11期,有删节。


《三联生活周刊》由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书店主办,被誉为中国的《时代》周刊,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前夕,为了解顺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状况,《三联生活周刊》走访了当地的代表性企业,包括工业设计公司东方麦田、家电制造业贝尔莱德、电商企业小冰火人等。




产品时代,如何补课?


将注意力从渠道争夺转移到产品之上,探讨传统制造业的出路,这是我们在顺德听到的最普遍选择。


产品对制造企业意味着什么?东方麦田工业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刘诗锋大概是最感同身受的一位。10年前,在科龙电器做冰箱产品设计的他决定辞职单干,是因为受了一次刺激。当时,如日中天的科龙豪掷100万元,号称要找全球最好的设计公司来设计一款最好的冰箱。本来,公司老板期望着能够有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冰箱横空出世,没想到,那些老外设计师们却不厌其烦地跟科龙讨论用户和市场调研方案。“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所谓的最好冰箱,而是要搞清楚市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冰箱。”这对于当时已经设计了4年冰箱的刘诗锋来说可谓当头一击,他之前一直埋头在做方案,绞尽脑汁地想画出更好看的冰箱,却从来没有系统思考过用户和市场到底要什么的产品。



东方麦田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刘诗锋


但是,自立门户的刘诗锋刚开始找不到活干,他一家工厂一家工厂地去跑,老板们只关心他曾经做过什么设计,根本不理会什么市场调研计划。为了拿到一个两万块钱的设计单,他一般会花两周时间去做调研,列出竞争对手的所有产品做对比,向客户推荐产品定位、策划等方面的想法,但得到认可的时候极少,大部分厂家要的就是一张外观设计图。这样艰难维系坚持了5年,2007年底,刘诗锋迎来了转机。当时,本地做热水器起家的万家乐公司主动找到刘诗锋,花100多万元把他一年的设计业务包了下来。解决了生存压力之后,刘诗锋可以着手做真正的市场调研和用户研究了。   


当时,万家乐已经是国内燃气热水器领域的领头羊,产品依靠模仿的早期发展方式已经不奏效,加之A.O.史密斯、阿里斯顿等国外品牌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力,万家乐的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制造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推出更多产品,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方式,期待误打误撞出一款“爆款”产品。当时,万家乐在销的有80多个型号的热水器,但有的型号每年仅仅只卖两三千台。有一次,刘诗锋跟一家年产值只有亿元左右的小家电企业谈合作,老板推开模具仓库的门,把他吓了一大跳,里面堆满了累积报废的模具。老板很迷茫,自己的工厂每年要开十多个型号600多万的模具,可只一两个新款是能够卖得动的,其他都成了牺牲品,光是开模具每年就浪费几百万元。刘诗锋意识到,产品开发没有经过研究和策划,盲目创新最终会拖垮工厂。


刚开始做工业设计的时候,刘诗锋也想着搞个颠覆性的产品,得个大奖什么的,但后来他去德国拜访一些老牌制造企业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更追求一种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博世公司为例,每年只推出十几款全新产品,但要从全球收集的100多个设想中通过层层的科学筛选而出。到底该如何开发一款新产品?新产品与旧产品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从业十几年之后,刘诗锋开始冷静下来,琢磨着如何帮助制造工厂搭建一套持续创新的体系。


在刘诗锋看来,以前的产品设计,多数是以营销为导向,销售经理说了算,或者是以领导个人偏好为导向,老板喜欢什么风格就做什么。当然,最普遍的做法还是模仿、复制国外品牌。但如此设计,都是“一锤子买卖”,成了,也不知为何成,败了,更不知为何败。“我们的差距不是出一两个爆款产品,而是没有一套成熟的创新体系,产品是连接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接触点最多的载体,但我们并不清楚一款好产品是怎么诞生的”。渐渐地,有老板开始接受刘诗锋的理念,着手从源头上去研究消费者。



东方麦田工业设计公司设计管理团队


2009年,万家乐公司正式成立工业设计中心,重点任务就是研究中国人在厨房和卫生间的生活习惯,刘诗锋兼任设计中心的设计总监。万家乐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张爱群告诉本刊记者,之前厂里的科研人员一直埋头研发新材料、新技术,在节能降噪上精益求精,申请的专利越来越多,但却很少走出实验室,去关注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因此,2013年万家乐工业设计中心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走了10多个省市,深入成千上万的家庭,通过观察、拍摄、记录他们的生活,全面分析用户行为。这次调研之后,万家乐提出要做“最适合中国人的厨电”,推出了一款带有一键爆炒功能的油烟机。


根据设计中心的研究数据,84%的用户使用抽油烟机时,一直用最大风档,从来不调档位,同时,93%的有户表示,炒菜时抽油烟机的噪音很难忍受(因为一直用最大风档,噪音在55分贝以上),针对这组矛盾数据,万家乐工业设计中心选出10种普通家庭最常做的菜,在实验室按中国人的烹饪习惯反复实验,记录在炒菜过程中火力、油烟等的分布情况,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中国人做菜,炝锅的时候会产生超过80%的油烟,炝锅时大油烟的持续时间都不超过60秒,而炒菜时其它时段的油烟量并不大。万家乐在此用户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一键爆炒功能的油烟机,只要在炝锅时点一下爆炒功能键,油烟机就可以瞬间加大功率,将每分钟吸风量加大到19立方米,60秒之后,风力会自动恢复到常态,低功耗静音运行,即节约了能耗又提升了用户的舒适体验,这一看似并不复杂却很贴心的设计,却赢得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让该款产品的销量和利润双丰收。


“工业设计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成熟度。”刘诗锋感慨,“所谓产业转型升级,站在整个制造业产业的高度来说,不应该总想着出一款100分的产品,而是应想想怎么持续生产80分的产品。”


顺德华盖路步行街


最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井喷,互联网思维一夜间成为很多人的救命稻草,智能电器、智能家居等概念层出不穷,传统制造业的处境日益萧瑟。但是,刘诗锋和张爱群对此倒是更显冷静。“现在市面上所谓的智能家电,比如洗衣机上做个大屏幕给人玩游戏,噱头十足,可真正实用性有多少呢?”衡量一个企业的创新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新品贡献率,即最近两年新上市产品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万家乐已经从之前的10%几提升到了现在的40%左右,距离发达企业60%左右的新品贡献率仍有一段差距。张爱群坦言,这几年公司的发展更多是在“还债和补课”——“之前几年是还渠道的债,争抢渠道,美化终端。这几年是开始补产品课,之前是分析竞品,现在则是分析消费者。之前是销售驱动,现在则是需求驱动。


像万家乐张总这样认识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产品时代,工业设计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工业设计迎来了春天”,刘诗锋兴奋地说。




互联网能拯救工厂吗?


刚刚从机场出来,那家伙就从上衣内口袋里掏出一把明晃晃的手枪,在梁永健眼前晃了晃。还没等反应过来,他已经被塞进了一辆老式的宽大奔驰车里,急驰而去。这是去年夏天,梁永健去埃及,在开罗机场外经历的一幕。来接他的人并非什么大哥,而是当地一个电器经销商。车子开了半小时,梁永健逐渐放松下来,对方告诉他,埃及的有钱人一般都揣一把手枪用于防身。那哥们儿拿出来显摆一下,也算考验一下这个远道而来的陌生的年轻人。


2014年,是梁永健出国次数最多的一年,他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国家。梁永健不到40岁,戴一副黑框眼镜,穿运动鞋牛仔裤,说起话来语速极快。他的工厂位于顺德下面一个镇上,办公室陈旧而阴暗,与那些国外经销商的见面,通常都是坐在这里的那些腼腆的小姑娘们通过发邮件帮助约定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简陋的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梁永健计划占领的国家。那次去埃及,前后只待了30个小时,见了三家经销商,考察了一些电器商场,甚至都没来得及去看看金字塔长什么样。



贝尔莱德电器公司的挂烫机生产车间


梁永健的工厂,主要生产挂烫机,一种利用蒸汽快速熨烫衣服的简易小家电。它最早是由美国人于上世纪40年代发明的,但此后几十年间主要在上流社会和商务场所流行,并未普及到大众生活中。梁永健走上这条路也是偶然,他之前在当地最有名的家电企业科龙电器做销售,2004年,一个外国朋友跑到顺德来向他打听哪里能买到挂烫机,梁永健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找了一大圈,结果发现市场上还真没有生产挂烫机的企业。说干就干,第二年,他跟另外三个朋友合伙,每人凑了十几万元,租了一间小厂房,开始生产挂烫机。


跟顺德绝大多数小家电企业类似,起步都是从为外资品牌代工做起的。但是,做了一年代工之后,梁永健就决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他是个热血青年,在为品牌起名的时候,,就把其中的“格”字去掉,取名贝尔莱德。刚起步的时候,由于资金紧张,梁永健就从电视购物做起,经过两年的时间,基本占领了全国的电视购物频道,以低成本的方式为自己的产品找出了一条销路。


2008年,正当梁永健为扩大销售渠道而发愁的时候,彭利民找到了他。当时,彭利民的淘宝店“小冰火人”已经在顺德家电圈里有了一定名气。但是,大多数家电老板还是不情愿把自己的产品拿到网上去卖,“主要是担心扰乱价格体系,损害线下渠道”。传统的家电销售,主要走百货公司渠道。2006年左右,随着国美、苏宁等连锁品牌的崛起,家电老板们正忙于在百货公司、零售经销和连锁卖场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价格体系高度集中又异常复杂。彭利民经常去找家电老板试探,但大多是碰一鼻子灰,为了说服一个酸奶机厂的老板给他供货,他每个星期去找对方两次,一直坚持了半年才拿到货源。



小冰火人电子商务公司创始人彭利民


不过,没有传统渠道资源的梁永健,很快就接受了网络销售这条新路,他迅速与彭利民合作,进驻了“小冰火人”淘宝店。3年后,淘宝上卖出的贝尔莱德挂烫机就占到了其总销售额的60%以上,彭利民称之为“淘品牌”。


观察顺德经济,家电制造业是首选。2014年,顺德家电业总产值230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顺德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家电产业的六分之一。10年前,家电占整个顺德工业的比重高达60%,这几年虽然比重有所降低,但仍是顺德的第一大产业,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电风扇、微波炉、空调机生产基地。


除了体量,从发展方式上看,家电制造也算得上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它起点低,依靠早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以美的集团为例,它坐落在顺德与广州交界的北滘镇上,35年前,创始人何享健带领几个父老乡亲一起造电风扇的时候,通常的做法就是先从邻近的香港买来一件成品,然后找懂行的师傅拆解开来,照着样子画图。今天,美的年产值超过千亿元,员工13万,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的巨无霸企业,但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顺德,85%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顺德人对自己的产业有两句形象表述——90年代以前是“摇头摆尾”,“摇头”是电风扇,“摆尾”是塘鱼;90年代之后就是“两家一花”,即家电、家具和花卉。


工厂艰难,最初的苗头出现在2008年。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外市场低迷,依靠代工起家的大量出口企业元气大伤。但顺德还算幸运,其家电与家具主要是内销,受此影响不大。真正让企业感受到寒意的是当年开始实施的《劳动法》,用工成本在一年内就翻了一番。就在制造业即将迎来寒冬之时,横空出世的网络购物扮演了拯救世界的“超人”。


彭利民刚刚把办公室搬到一座改装的厂房里,高挑的空间处处透着轻松的设计,,上层的办公人员干活累了可以溜下来喝杯果汁。“小冰火人”已经不再是一家淘宝夫妻店,而是成了拥有500名员工、年营业额10亿元的互联网公司。


与梁永健一样,彭利民也是科龙培养出来的,他在科龙待了7年,做过质量管理,也做过市场销售。2006年初,在家待产的太太经常在淘宝网上买婴儿用品,彭利民才第一次听说了“网购”这个词儿。孩子满月后,为了方便喂奶,太太不想去上班,但又闲不住,便琢磨着自己开一家淘宝店。太太的QQ网名是“冰人”,她给彭利民注册QQ的时候起了个名字叫“火人”,后来,“小冰火人”的淘宝店名就是这么来的,为的是纪念他们刚刚出生的儿子。


太太让彭利民从当时自己就职的一家面包机厂拿几件产品回来,放到网上看看能否卖出去。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第一年,单单一种面包机,彭利民的淘宝店就卖出了250万元;第二年加入了酸奶机,这一数字翻了一番。


从2006年以来,互联网为工厂插上了一对翅膀。网络购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市场销售渠道,当时,家电行业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对渠道资源的争夺直接决定了一家工厂的命运。但是,在工厂老板眼里,互联网还算不上一个靠谱的渠道,彭利民刚开始都不敢跟老板直说自己拿产品是去网上卖。很快形势就逆转了。2008年,彭利民拍着胸脯向一个家电厂的老板夸下海口,说“小冰火人”将来每月能有20万元的销售额,当时,他每月只卖3.5万元。老板自然不信,一笑了之。可是,第二年,彭利民就把月销售额做到了100万元。


“小冰火人”很快签下了一批家电工厂,捧红了一批“淘品牌”。顺德的电商也如雨后春笋,最多的时候超过了5000家。早期的电商渠道,主要销售那些知名度不高的中低端品牌,2010年之后,一线家电品牌也纷纷入驻电商。当时,彭利民跟九阳电器谈合作,对方刚开始还有些犹豫,但彭利民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让对方大吃一惊——当时网上每年有3.5亿元的产品打着九阳的牌子销售,可细算下来,大部分都是假货。从2011年开始,随着阿里巴巴打造的“双十一”概念和天猫商城的火爆,一线家电企业也纷纷开始拥抱互联网。2014年,美的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公司,除了运营自己的主网店“爱美的”,还在天猫上开了一家旗舰店,委托给“小冰火人”来运营管理。


可是,互联网真的能够拯救工厂吗?这个问题,彭利民和梁永健都曾经信心满满,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残酷一击。


2014年初,彭利民给“小冰火人”定下了1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若按照之前六七年的增长速度,完成这个目标应该不难,只需在2013年5亿多的基础上再涨一倍。可是,到2014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彭利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儿了。“当时每月的销售额都完不成任务,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彭利民向本刊记者回忆,“之前,虽然毛利率逐年下降,但销售额一直是翻着番地长,整个市场盘子在做大。”家电销售的旺季一般在9、10月份,与房地产的销售规律吻合,可是,即便到了去年9、10月,彭利民也没有迎来旺季。他有点慌了:“刚开始是不敢跟中层开会,一开会大家都沮丧,后来连高层会议我都不敢开了,自己心里想不明白,市场是怎么了。”


若问2014年的经济大势在顺德有何具体表现,彭利民的沮丧和迷惑,是当地企业主的普遍感受。慌乱中,彭利民想着要转型,甚至想将来应该主攻智能硬件和O2O软件开发,但后来又被自己一一否决。市场下行,不仅电商纷纷倒闭,就连上游的制造企业,也面临重新洗牌。梁永健的挂烫机销售2014年基本在原地踏步,他的厂里现在只有200多名工人,是高峰时期的一半左右。为了维系开销,他又重新拾起了代工业务。梁永健频繁地出国,就是想为贝尔莱德产品打开海外销路。“要是能给我1个亿,我马上就要在香港和台湾设办公室,还要开设到日本、韩国去,运营品牌,保障物流。”带我穿行在略显冷清的生产线中间,梁永健很笃定地说,贝尔莱德未来的机会一定是在中东、非洲那些未开垦的海外市场。但是,眼下困扰他的是,市场萎靡,何来资源开疆辟土。


挂烫机的核心技术并不复杂,这些年来,产品的改进主要是体现在一些枝节上。比如外壳从铝制变成了塑料,又变成了铜,现在则流行铝与塑料的一种结合体。喷气功率可通过调节挡位随时变换,从6个挡位发展到了10个挡位,挂衣服的架子也从双杆演进到了三杆。可是,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所有这些,只需要短短的3个月时间,就可以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并复制出来。“辛辛苦苦自己砸钱研发出来的东西,一转眼就被别人模仿了。”梁永健感慨,“长此以往,工厂拼的是渠道,谁还会真正在产品上下工夫呢!”


满世界跑了一圈,梁永健开始意识到,能拯救工厂的不是互联网,而是工厂自己。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