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个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启用 每年将为全国输送万名工业机器人操控人才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0 10:49:28

2月1日,武汉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启动仪式暨全国机械行业首期智能制造培训认定班(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开班仪式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举行,来自湖北、北京、吉林、江苏等地的150余名职院教师和制造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全国机械行业首期智能制造培训班第一批学员,将展开为期7天的“回炉”培训,学习如何操控调整工业机器人。

为了加快培养一大批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动武汉市制造业的发展,在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通力合作,组建了武汉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共建了武汉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通过开展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解决面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切实推进职教改革转型升级,推动武汉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记者看到,武汉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位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校内,可兼顾教学需求和企业生产。目前,这个平台后期工程持续在建,各条产线跟企业智能化升级技术同步。今年1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了近2000万元设备,完成了该平台的一期建设,主要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实我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预计今年4月份,实训平台一期核心部分“伺服电机智能生产线”将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生产伺服电机关键零件等工业产品,同时,应用于武汉软件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主要是熟悉各种软件及其操作系统。”在智能制造培训现场,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操作员郑培煜正在操作演示一台工业机器人。一旁从江苏赶来的学员曹阳现场观摩学习,他说,自己是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一名老师,该校准备大力发展机器人专业,为提成教学质量这次派他专程过来学习。

据悉,本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安装、编程、操作与控制、调试与维护的技术人员、相关工种企业培训师、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等。通过培训,造就一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创新发展型的人才队伍,培训合格学员将颁发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相应等级职业能力认定证书及相关结业证书。

“学员在该平台培训7天,考核合格后可取得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证。”中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史仲光介绍,去年3月,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武汉发布了工业机器人的职业技能标准,填补了国内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空白。

如今,武汉又有了全国首个行业培训平台,将为行业人才更好地提供了提升技能、规范操作的服务。

工业机器人与传统技工相比,优势在哪里?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副总裁熊清平说,以喷釉机器人为例,一个机器人在8小时内可以完成480件,而2个工人同等时间只能完成256件,且机器人喷釉优等率在98%以上。当前一名喷漆技工的市场劳动工资是6万元/年,而一台喷漆机器人价值约25万元,如果按企业每天3000件的量来算,企业每年可节省500万元。再加上机器人不会“喊累”、不会“休息”、不会“旷工”,生产可以三班倒,而且机器人的精度比人工更高,技术和效果也更好。

熊清平介绍,现在武汉有不少企业已采用工业机器人制造生产,如一条生产线20台工业机器人设备,编好程序,有2、3个人操作就可以正常使用,应用前景巨大。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持续火爆,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共销售18000台,同比增长19%。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企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武汉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平台将立足武汉,面向湖北,服务全国,每年将为全国输送万余名工业机器人高端人才,为我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 | 杨蔚 通讯员肖明 许莉 周思思

来源 | 汉网


热点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今后“技术蓝领”会更吃香

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18,教育改革的十个关键词

学会工作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周为、王扬南、谢维和谈《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刘立新:德国推进职业教育学校4.0  打造职业教育类学校升级版

姜大源:建议建立“教育性企业”制度

马树超: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应坚持立德树人

新时代新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新时代:新目标引领新作为——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会综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