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夜间盲驾,成都研发的智能警车如此炫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9 08:04:31

文/图 张庭铭 川报客户端记者 江芸涵 


一想到“警车”,你脑海里呈现的是不是街边经常看到的110巡逻车,除了能拉警报、闪警灯,似乎没有其它功能了。


你是否想过,未来的“警车”不再单纯是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而是一套具备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智能化移动执法平,当民警驾车巡逻处警时,车就能主动发现逃犯。

    

323日,电子科大研发制造的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原型车正式亮相。、无线通信、智能分析、信息采集等于一体的制式警车,在原有民用车平台基础上,着重围绕六个方面进行了研发:动力性能提升、电气电路改造、安全防护系统、结构化行李箱装备舱、一体化警示系统、智能信息化系统。

 


据介绍,预计在20166月,,该批车辆拟将运用于今年的G20峰会安保工作当中。


那这台智能警车到底有啥新功能?川观妹亲自体验了一番后,只能说太洋气!


新型警车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有哪些?


人脸识别、夜间盲驾、抬头显示



智能信息化是这辆原型车的最大亮点,其中有全球领先的车载信息捕获系统。


120公里的时速以内,半径60米以内的范围,只要能捕获四分之三的人脸,就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电子科大警用先进技术研究所所长殷光强教授介绍说。


车载信息捕获系统




该系统由车顶的360度全视角摄像头与识别分析后台组成,能自动捕获车辆周围视野内的人脸,对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进行识别,并可与已有人脸库进行对比分析,或按人员特征对一类人进行筛选识别。


同时支持对周围车辆的捕获与识别,得到车辆型号和车牌信息,并支持基于型号和车牌号的信息分析。在行驶过程中,就能把捕获的人脸、、实时报警。   


“我们的人脸识别有三项技术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殷国强说,“第一项是具有高辨别度。一般来说,最小的人像捕获的行业要求是40X40像素。但是,我们可以做到15X15像素。其次,是具有高处理速度。我们的图像处理速度比同类技术提升了10倍。最后,是具有高辨识度。不仅可以对戴着帽子或者口罩的嫌疑人进行对比,而且还可以将光照比较差、成像模糊的图像变得清晰。”




在问及是否担心在警车处理警情的时候被嫌疑人发现时,殷国强告诉记者:“这辆原型车可以实现夜间盲驾,通俗地说,就是可以在灯光全部关闭的情况下运用红外线热成像仪进行驾驶。”同时,他补充道,“当然,这个红外线成像仪不仅仅可以用于驾驶,而且还可以用于侦察。一旦开启,就可以通过系统轻松地发现躲在草丛的嫌疑人。”

 

此外,原型车还装备了抬头显示系统,又称平视系统,原是军用飞机飞行辅助显示仪器,降低飞行员需要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它能将车辆行驶的重要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使驾驶员不用抬头便可看清,提高驾驶便利性和安全性。


微波点火技术不仅提升动力还环保


行李装备舱配传感器随时监测装备在位情况


为提升动力,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车采用了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微波点火技术↓↓


这种空间点火方式能够使燃烧进行得更迅速、温度更低,从而提高了热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燃料消耗,减少有害燃烧残留物的浓度。

而且,这种新技术还很环保,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油耗降低30%,可以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30%,节能减排效果毫不逊色于中度混合动力汽车。


和传统汽车不同,警车必须配备各种警用设备用于执法,而这辆原型车的行李箱装备舱设计充分满足了方便快捷的使用需求,任何一件装备的取出不会超过30秒。



   

打开后备箱,记者看到,行李装备舱是由大小不同的收纳盒构成,里面放置各种警用装备,里面共存放了39种设备物品。收纳盒中每个卡槽处都有传感器装置,可以连接到驾驶座前方中控台面板上进行数字化显示。也就是说,民警可以随时在座位前监测收纳盒里的装备是否在位。


为什么要制造新一代的警用车辆?


现用警车基本是临时改装,影响执法效果


2013年,, 。

   

课题研究发现,、配置标准和更新标准不尽科学合理,车辆技术状况差异较大,部分车辆超期服役,影响执法效果和民警的人身安全;此外,警用车辆的研究与开发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企业研制和生产缺乏技术依据,110处警等专门用途车辆基本是由使用单位提出车辆改装要求,改装厂临时改装而成,警用装备搭载不规范,车辆安全存在隐患。

   

基于课题结论和成果,,共同研制我国最新一代的警用车辆。   

 

研发团队综合交通、地理、环境、警情等各方面因素,从执法执勤车辆的动力性能、安全防护、车载装备、电气电路、信息化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符合我国警务工作实战需要的执法执勤车辆。经过了七个月的研发,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警用标准处警/巡逻车原型车。


本文编辑 吴晓彤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