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高效数据处理—Excel函数运算
【教学内容分析】
作用与地位:面对浩瀚的数据,如何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就成为信息时代人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Excel作为工作生活中应用普遍的软件,处理数据功能强大,其中函数运算是Excel高效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了函数运算就是掌握了Excel的精华,由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基本的Excel函数运算方法与思想。
内容分析:Excel函数运算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结合学生“测试反应距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函数运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体验高效数据处理的魅力。
教学重点:Excel函数运算的功能与用法。求和函数与求其它函数的操作步骤是相同的,举一反三,通过掌握求和函数的运算,其它函数的运算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SUM函数需重点演示讲解。
教学难点:
1、对函数含义的理解。
2、选择连续或非连续区域数据进行函数运算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和网络迅速普及,学生会经常遇到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面对大量数据处理时,用传统的的公式计算效率低下,学生热切希望借助简便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本课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高效教学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Excel函数高效数据处理的方法,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的作用。
2、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函数进行相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探索新知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的素养。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增强学生自信心、成就感,并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增强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方法】
教 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
学 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
【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硬件:大屏幕投影、多媒体教学机房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Excel
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导学案、30把60cm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
1、同学玩过拍手游戏、抢凳子游戏,这些游戏比的是人们的什么能力?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我们来做个测试反应能力快慢的实验:“手抓自由落体的直尺”。
3、抓到直尺距离与反应速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1、游戏比的是反应能力,反应能力快的人取胜。
2、抓到直尺距离越短,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EXCEL函数运算埋下伏笔。
教学环节:任务一
教师活动:
1、下发测试工具“直尺”。
2、选择3位学生上讲台演示测试、记录数据。
3、布置任务一:“个人反应距离”测试,并记录数据。
4、教师走下去,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
学生活动:
1、被选学生演示测试。
2、学生3人一组,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写到“个人反应距离表”中。
3、将“个人反应距离测试表”上交到教师机。
设计意图:与物理学科知识联系,贴近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数据,增强参与感。
教学环节:引入函数运算
教师活动:
1、打开学生上交的“个人反应距离”测试表,提问能看出某组的最大反应距离、最小反应距离值吗?
2、合并学生上交的所有表格数据,生成“班级反应距离”测试表。
3、提问:能看出班级的最快反应距离、最慢反应距离、反应距离平均值吗?
4、引入新课函数运算
Sum:求和函数
Average:平均值函数
学生活动:
1、 学生通过观察“反应距离”测试表,很快看出最大反应距离、最小反应距离。
2、 学生观察体验Excel的强大功能。
3、 学生看到很多数据无从下手,不能得到班级的最快反应距离、最慢反应距离、反应距离平均值。
4、学生学习新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新知:教师讲解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功能及设置方法。
教学环节:任务二
教师活动:
1、下发“班级反应距离”测试表。
2、布置上机任务二:通过函数运算出小组反应距离和、小组反应距离平均值、小组最大反应距离、小组最小反应距离。
3、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区,观察其操作情况。
学生活动:
1、打开“班级反应距离”测试表。
2、通过导学案,自主探究完成任务二
Max:最大值函数
Min:最小值函数
3、视学生掌握情况,请完成的较好的部分同学将操作演示在投影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环节:拓展任务
教师活动:
1、布置拓展任务:运算出全班最快反应距离、统计全班同学实验次数。
2、教师辅导。
3、收“学生自评表”,并统计。
学生活动:
1、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COUNT统计个数函数,完成拓展任务。
2、学生互助。
3、完成“学生自评表”。
设计意图:分层次教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其它函数的功能及用法。
教学环节:检查、点评课堂任务
教师活动:
1、统计完成课堂任务人数,从数的方面评价。
2、检查是否恰当使用“函数运算”,从质的方面评价。
学生活动:
1、学生上交上机作业。
2、观看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课堂小结点评课堂作业
教师活动:本节课我们通过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统计个数等函数高效加工处理了大量数据。同学们要理解函数的含义,在以后的实践中还需注意选定连续或非连续数据区域是函数运算的难点,易出错。
学生活动:
1、学生上交上机作业。
2、观看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总结全课,巩固效果。
教学环节: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适合使用Excel函数运算处理数据。
学生活动:学生记录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既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