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赤坭蓝田堪种玉”,此话怎讲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25 07:06:17

了解花都从这里开始

蓝田村位于赤坭镇西南部,东邻荷塘、荷溪村,南靠炭步镇,西连鲤塘、松岗村,北接白坭村。该村地处偏僻,周边群山拥抱,巴江河环绕,平整规肃的古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显得古朴和谐,景色秀美。该村零星分散,诸姓杂居,数百年村民和平共处,守望相助,甚少纷争。该村自然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河流湖泊等地貌兼而有之,土地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00多亩、鱼塘3000多亩、花木2400多亩、山林1万多亩,农林牧副渔多样发展。

九曲河畔鱼丰塘美


说到“蓝田”,人们常与“蓝田种玉”的典故联系在一起,伯雍在蓝田种玉,缔结良缘。因此,人们将“蓝田种玉”比喻获得美好姻缘或美好生活,也引申为名门出贤才或称地方人杰地灵。此“蓝田”是否彼“蓝田”呢?让我们走进村子,看看勤劳的村民是如何在蓝田创造出美好生活的。


村名由来

蓝田,本来是一条自然村。1983年,由蓝田、新村、中洞三条自然村合并为一行政村,因蓝田是村委会的驻地,因此行政村也称“蓝田”。其实,蓝田村有文、陈、李、梁、程、罗、廖、朱、凌、刁、黄、彭、卢、曾、温、谢、冯等17姓,每个姓氏人口都不多,因而村落很分散,下辖的除了新村、蓝田、中洞外,还有石九、大房、晚房、牛窿、城地、石湾头、元岭仔、刁屋、黎屋、谢屋、黄屋、吴屋、杨屋、彭屋等近二十个小村子,散落在中洞山麓及巴江河边。

蓝田新村古屋


蓝田,地势低洼,排水不便,土壤长期受冷水浸泡,是一片禾苗难长的阴、冷、锈、烂田,村人直呼为“烂田”,后取其谐音为“蓝田”,意境竟然天壤之别。中洞,因村落在中洞山西侧而得名。新村,因赵姓村民最先由外地迁此立村,取名“赵新溪村”,后赵姓人少,其他姓氏的村民陆续到此,去“赵溪”而成“新村”。石九,因村子附近有山石似狗状,粤语“狗”“九”谐音而得名。大房,因族房头分家,长子分居此处而得名。晚房,因族群分拆房头,建村较迟而得名。牛窿,因村子后山有一狭长石罅,形成天然山洞,牛娃上山放牛常在此休憩而得名。城地,因村子建于山麓并砌墙围绕,状如城池而得名。元岭仔,因村舍靠近圆形小山丘而得名。石湾头,因靠近巴江河拐弯处,水退有巨石露出而得名。黎屋、刁屋、谢屋、黄屋、吴屋、杨屋、彭屋和曾屋等,都是因为村民的姓氏而得名。

旧蓝田小学


由于蓝田村落分散、诸姓杂居,有些村子只有几户人,于是大家便都自称为蓝田人。


优美环境

蓝田村,位于赤坭海拔第二高的中洞山麓,周边山林拥翠,四季时花竞放,好一派姹紫嫣红好景象;蓝田村,位于花都西隅最大的巴江河畔,宽阔的河水蜿蜒灵动,烟雨空濛中莺鹭齐飞,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中洞山界于赤坭、炭步两镇,东自巴江西岸的双对岗,西至莲塘官坑村,南达炭步镇大涡村,连接佛山三水,连绵8公里,海拔337米,山顶有一块篮球场般大的坪地,山下自然山沟筑成五六个山塘水库。中洞山南坡陡峭,名为“跌死猫”,山下是炭步镇藏书院村;北坡平缓,山林茂密,植被保护好,山下就是蓝田中洞村。每逢春夏之间,无数的白鹭飞临山中,游弋嬉戏,繁衍生息,到处是白鹭翩翩的身影,场面蔚为壮观。

古村落全貌


巴江河,起源于三水芦苞,向南流经长岐,再折向北进入赤坭,经莲塘、门口坑、鲤塘至白坭,这一段河道多湾,故名“九曲河”。之后,再向东经新村、蓝田、黄沙塘、横沙、赤坭圩,出双对岗,流入炭步镇。莲塘在九曲河的上游,蓝田则在九曲河的下游,九曲迂回到此后变得平缓顺畅,在蓝田回望九曲河是最美的,因此,蓝田又有“九曲画廊”的美称。

在中洞山的孕育和巴江水的浇灌下,蓝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为勤劳的蓝田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老新村

蓝田村众多的自然村中,要数“新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规划最齐整、保护最完好、环境最漂亮,2015获评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

蓝田新村


新村,原名为赵新溪村,为赵姓人开村,之后有文、陈、李、梁、程、罗、廖等姓氏先后迁来。后由于赵姓人数较少,村名便由赵新溪改为“新村”。多个姓氏在此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立村已经有500多年。

廷芳李公祠


新村是典型的广府民居布局,座西朝东,平面布局呈梳式,建筑之间由冷巷间隔,平整规肃,古意盎然。新村西高东低,依山临水,村前是宽敞的地坪及一口半月形水塘,再前是大片低洼的“窝田”,与村落宜居于水的“蟹形”格局相合,村后是绵延起伏的十八岭,迎合了“面临湖水为镜,背靠青山作屏”的风水格局。

新村南北两端陈姓和李姓的两座祠堂为村的主要建筑,两祠中间为10列民居及家塾等建筑,各列民居单体建筑前后相连,各以冷巷间隔,整齐划一,有古民居约100座,与祠堂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冷巷均有门楼,上署巷名,从南到北分别为安和里、安宁里、仁厚里、仁和里、中和里、德和里、福和里、兴和里、居仁里等。

古屋人家


每到新春佳节,这里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有舞狮、聚福、投灯、游灯等活动。元宵过后,村前百亩油菜花争相竞放,这里将举办每年一届的油菜花节,在无垠的金黄色油菜花和九曲蜿蜒的巴江河映衬下,新村变得更加春意盎然,古朴迷人。


苦难过去

花都(原花县)因地处华南大都市广州的北沿,扼进出粤北及粤汉铁路全线要冲,是过去军阀混战必争之地。因此,花都被日寇入侵、局部占领以至全部占领的过程中,给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铁蹄所至,人命草菅,庐舍为墟,人民陷于血海之中。日寇曾把蓝田中洞村作为大本营,在这里犯下令人发指的“牛窿惨案”,现在年纪大的村民提起仍目切齿。

蓝田村道


据《花县志》《赤坭镇志》及蓝田村民的回忆,1938年10月,广州沦陷,花县政府迁至赤坭国泰厦村。11月15日起,日寇先后侵扰赤坭、白坭、国泰、莲塘、田心等地,沿途烧杀掳掠,白坭、国泰圩被毁房屋过半,赤坭圩只剩商铺一间。日寇还逼迫蓝田新村的村民用船把白泥圩倒塌房屋的砖石运回蓝田,在村后十八岭上建碉堡,现在,岭上碉堡遗迹仍然存在。1941年秋,日寇由南海经炭步大涡北上扫荡,在中洞山下遭游击队伏击,日寇逃窜前在中洞山下射死无辜百姓30多人。1942年,日寇把广州外围封锁线扩展到赤坭、皇母、打鼓岭、中洞、新村、白坭大脚岭、鲤塘等村,封锁线严禁群众出入。日寇把大本营设在中洞村的芙蓉仙院,并在这里构筑碉堡、战壕等工事,烧杀奸掳,无恶不作,美丽宁静的蓝田顿时成为人间地狱。

在日寇将要撤出大本营之时,他们对邻近乡村进行大扫荡,“牛窿”的村民躲进了山上“水底坑”内一条石罅中,这条石罅其实是一个狭长的山洞,非常隐蔽,能藏数百人,平时放牛娃经常把牛牵到这里休憩。日寇在山上搜索时并没结果,后来由于犬吠小孩惊吓而哭才被发现,于是被日寇用手榴弹轰炸和用机关枪扫射,可怜洞面的村民全部罹难,后来人们把这条石罅称作“万人坑”。现在五六十岁的村民在学生时代都曾到过“万人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美好前景

面对当前有些地区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蓝田人并没有舍本逐末,而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科学耕种、花卉苗木种植、渔业家禽养殖,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种养并举,丰收的交响曲


蓝田村藉省市创建生态农业、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河岸整治和新农村示范单位之机,以发展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龙头,利用新村前面百亩农田,在休耕期间种植油菜花,待到油菜花开时节,连续三年举办了九曲画廊·拥抱春天”开耕节暨油菜花节,配合多媒体的宣传,吸引了珠三角地区众多市民前来踏青赏花游古村,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志惠生态旅游小镇应运而生,由最初种植绿化苗木转为观赏花卉苗木,由农场转型为生态旅游小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最终实现蜕变,成为集高效生态农业、果木种植展示、生态观光度假、都市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结合体,打造出“四季花海”和“九曲画廊”等赤坭品牌。

游客到蓝田古村落


近几年,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蓝田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4年被定为花都生态农业示范园,2015年被定为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2016年被定为广州市第十批文明示范村、广州市第三批美丽乡村,并与鲤塘、莲塘三条村定为广东省新农村示范片。

蓝田村获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

----------------------

编辑:小狼(拍摄:关振伦)


你是本土花都人,你要了解祖先

你是新花都人,要了解花都历史

弘扬本土文化,欢迎转发

关注花都人:扫二维码,

 长按指纹加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