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腾讯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实施
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作为特邀主持人,与四位嘉宾展开讨论。
以下为嘉宾对话内容:
刘湘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作为制造大省广东省,现在也在加大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广东省在现在的产融结合工作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
神志雄: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这28年中工业制造行业,电子信息行业都在全球排第一位。同时广东省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资源消耗,人力成本比较低,在几年前又提出珠三角的腾龙换鸟政策,我们要把广东地区的企业往外转,从珠三角到东西北进行产业园的建设。在制造业的转型方面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按照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的信息化指数来看,广东省评价是49.4%,是处在江苏和浙江之后的第三位,按照评价体系应该说工业是从2.0向3.0过度,因为超过60%就是工业3.0了。
刘湘明:满分是多少?
神志雄:就是
第一这些传统的中小企业跟互联网企业结合的意愿不是很高。
第二受到经济下调,包括先进国家的再制造和印度、东南亚、非洲这些发展中国家,他们低成本地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的提升。双重的压力下,他们也不太愿意投太多的资金,向智能制造方面转型。因为这毕竟是一个风险比较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是其中的一个难点。
第三就是整个服务的中小企业的平台,目前还是比较初期。在制造环节的某些领域上可能还有一些能力,但是协同制造,网络的协同设计,工艺,智能服务这些全产业链的支撑不是很多。
第四就是核心技术的问题。广东省尤其在芯片,智能芯片方面的制造能力比较弱,90%的通信芯片,85%的智能制造,
刘湘明:中国制造业的确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浙江省现在十万企业上云,广东省有没有类似的目标?
神志雄:广东省也是有的,而且我们多年来一直都积极推进,一个就是按照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的试点达到了1176家,其中通过国家验收的有144家,也算是占了国内的五分之一,数量还是很大,但是比起广东省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少。我们在一些产业聚集地尤其像广东省比如像五金生产,家具,中山的服装,休闲服装这些产业聚集地来推进他们融合,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利用智能制造,云计算这些技术。
刘湘明:三一重工是中国制造领域智能化应用、物联网应用非常深入的企业,在互联网和GPS位置定位不普及的时候三一重工就开始做这个事情,完全是凭着商业的知觉。请贺总跟我们讲一讲三一重工在整个制造智能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这可能是台下很多制造业的嘉宾都关心的问题。
贺东东:三一是从一个山沟沟里面两万块钱起家能做到